2012年12月牧函─同志平權運動

【十二月牧函 —信仰反思】         梁福祺牧師

「四月開始小僕將透過以文字,每月和弟兄姊妹分享—『信仰反思、會友情況、教會方向和牧者心聲』等內容,期望眾兄姊能對禮中這個家有更深的了解和投入。」

同志平權運動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 同志平權議題成為香港近期最富爭議的社會議題之一,教會、基督徒亦無法迴避這個敏感話題。然而,因著筆者對這議題的認識有限,故此借助任教於慕迪聖經學院的袁幼軒教授對這方面的認識,和會友分享:

袁幼軒教授以過來人的身份驗證福音是改變同性戀的唯一方法。改變同性戀的性傾向要比戒掉毒癮還困難;若是沒有基督信仰的力量,他今天還在同性戀及毒癮的泥潭中無法自拔。為此,在袁教授看來,既然福音是幫助同性戀者走出人生及信仰困境的唯一出路,基督徒就更應依據聖經來面對、處理同性戀議題,從而切實幫助同性戀者恢復正常的人生。他結合聖經的教導和自己過來人的感受總結出基督徒面對、關懷及引導同性戀歸向神的策略。

1. 同性戀和異性戀都要認罪悔改
    袁幼軒教授首先強調同性戀是罪的聖經立場。他表示,基督徒面對及關懷同性戀的大前提就是要明確同性戀被聖經視為罪,這點是不容妥協的。倘若同性戀者不接受同性戀是罪的現實,就無法到達神的面前。同性戀雖然是罪,但和根本罪相比並非最嚴重的罪。基督徒不能過分誇大同性戀是罪,亦要教導其他的罪在神眼中同樣可憎。無論是同性戀,還是異性戀都要在神面前好好認罪悔改。

2. 教會對同性戀和異性戀應一視同仁
    從教會的立場來看,既然同性戀和異性戀本質上都是罪人,而且同性戀的罪和異性戀所犯的罪並無大小之分,那麼教會對同性戀和異性戀都應一視同仁,給予同等的尊重和關愛。

3. 同性戀特別需要憐憫、關懷
    從情理上講,同性戀者是弱勢社群,他們需要關懷和幫助。所以教會與基督徒都應對同性戀懷有憐憫的心腸,和他們建立友誼的橋樑。袁幼軒教授囑咐大家千萬不可對同性戀品頭論足,更不能容忍取笑的行為。為此,袁教授呼籲教會都正視同性戀議題,不能把同性戀的問題當作別的教會的事情來看待。
 
4. 對同性戀基督徒的態度
    說到如何面對同性戀基督徒的話題,袁幼軒教授表示,倘若同性戀基督徒能承認自己是同性戀,那麼這是一件比較正面的事情,因為這表達出他們對弟兄姊妹的信任,應值得肯定的。其次,同性戀轉變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,需要其他弟兄姊妹長期的扶持和同行。第三,認同他們在耶穌裏的身份。第四,同性戀基督徒需要持續的禱告支持。第五,切勿過分要求同性戀外表的改變,同性戀的改變應先從心靈發出。第六,同性戀基督徒需要同性基督徒建立穩固的主內友誼和聖潔關係。

5. 對同性戀朋友的態度
    袁幼軒教授又談及如何引導同性戀非信徒歸主。首先,不要在同性戀朋友面前將同性戀和酗酒、戀童癖、謀殺或其它犯罪相提並論;尊重同性戀是一種「生活方式」及「個人選擇」。他提醒信徒勿在同性戀朋友面前直接提「神愛罪人,但恨惡(同性戀)罪。」在他看來,「恨惡」一詞太過於敏感,容易導致同性戀朋友產生誤會,建議信徒學會委婉表達。

    另外,基督徒不要和同性戀陷入唇槍舌戰的辯論中。其實,引領同性戀歸主是一個屬靈的征戰,唯有福音的大能才能打贏這場屬靈戰役。袁教授見證在他生命陷入低谷的時候,袁母為他堅持不懈禱告七年,又有長達39天的禁食禱告。因著禱告的力量,袁教授擺脫毒癮和同性戀的捆綁,迎來全新的人生。

資料取材自:
《從同性戀、吸毒犯到教授–袁幼軒生命的翻轉》。曉舟原著 / 走出埃及編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