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04月01日:牧函(教會方向篇)

四月牧函 —教會方向篇】          梁福祺牧師

四月開始小僕將透過文字,每月和弟兄姊妹分享—『信仰反思、會友情況、教會方向和牧者心聲』等內容,期望眾兄姊能對禮中這個家有更深的了解和投入。

今年二月其中一個主日崇拜,領詩的弟兄以世界和人心動蕩作引言,提醒我們要儆醒禱告,為政府、朋友家人、眾會友禱告。整個敬拜進過程中,我不斷向神求問 — 禮中堂這個家現在需要向祢求甚麼?「歸屬感」這個名詞不期然在腦海中蕩漾。

每一個人都需要有所歸屬,它不單是一種感覺,更是一種真正相熟的關係。當神安慰祂的百姓時,祂明確地提醒他們:「我曾提你的名召你,你是屬我的。」(賽四十三1) 當我們明白我們是屬神的時候,內心便產生一份安穩的感覺,因為知道「我們的神」必會看顧、保守屬祂的人。

今年禮中堂的方向是「禮賢一家,一個都不能少」,就是要經歷上帝「提你的名召你,你是屬我的」這教導,神給我們對這個家有歸屬感,是激發我們委身的動力,從而關懷禮中堂這個家,使各肢體不會變得自我中心,只顧自己。

有人以為歸屬感是一種個人福利:我是屬於這個群體,我便應得到這群體的照顧、供應。然而上帝卻說歸屬感是源於我們對祂召命的回應。

如何有禮中這個家,激發歸屬之情,以致一個都不失落?筆者期望禮中這個家今年能達成下列三個過程:

 

1.  被接納:在家內不會被排斥,我雖然有不少軟弱、錯失,但我仍然被接納、被愛護,以致身處這家中,我會感到安全。主曾吩咐我們:「你們要彼此接納,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個樣,使榮耀歸與神」(羅十五7)

 

2.  共同經歷:教會內的肢體,若有曾經一起參與籌辦佈道會、報佳音,也曾為眾決志者擁抱歡呼;又或曾一起參與教會活動、慶典,一起經歷神的賜福等等,彼此間便出現一種生命的聯繫,享受彼此的相熟。因此,個人若不投入參與其中,歸屬感也不會出現。

 

3.  付出關懷:一位退休的護士,對其服侍過的病人或醫院依依不捨,這並不一定是因我曾經得到很好的福利,而是因曾經付出;一位嘗試為教會付出力量的肢體,也突然察覺自己愛教會多一點,也感到教會屬於自己。

 

禮中堂這個家不是一幢建築物,歸屬感不會由它發出,而是源自每一個肢體對這家的投入,2012年禮中家需要我們一起建構這歸屬感,若缺少其中一肢體,都是一種遺憾,有你們同行,神家更見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