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督教禮賢會自1847年在華創立,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歷史。禮賢會源起於德國萊茵(即禮賢)省,由禮賢差會(前稱巴勉差會Barmen Mission,現稱為聯合差會 United Evangelical Mission Communication of Churches in three Continents)傳入中國。禮賢差會在亞洲、非洲各地建立教會,分佈印尼、斯里蘭卡、菲律賓、坦桑尼亞、扎依爾、盧旺達、迦密隆、博茨瓦納、納米比亞等國家,歷經百多年來,各大教會多已自立。
中華基督教禮賢會創立,與信義宗第一位來華傳道的郭士立牧師(Rev. Dr. Karl Friedrich A.Guslaff)關係至為重要。郭牧師原籍德國,因受馬禮遜牧師的感召,故立志前往中國傳道。由於中國海禁未開,外國人絕不能進入中國內地宣教,為此郭牧師曾於一八三零年至一八三三年間,三次乘搭帆船遊歷中國沿海各省,並藉施醫贈藥分發小冊,傳講福音聖道。一八三四年馬禮遜牧師病逝,郭牧師繼任東印度公司翻譯員。因他精通華文,隨後歷任砵甸乍、般含諸港督之中文秘書。郭牧師雖任公務,仍不忘傳道,利用晚間招生,宣揚真道,於一八四四年設立福漢會(Chinese Union,意即造福漢人),此組織訓練華人進入中國內地廣佈福音。禮賢會第一位信徒,亦是禮賢會第一位宣教師王元深公,便是在福漢會裏信道歸主的。
自中國五口開放後,西方教士便可以進入中國傳道,教會因聖工的擴展,益感宣教同工之需要,所以修函德國巴勉會(禮賢會)、巴色會(崇真會)、巴陵會(德國信義會)等「三巴」差會,請求遣派牧師來華相助傳道。是以在一八四六年巴勉會派柯士德牧師(Rev. Heinrich Koster)及葉納清牧師(Rev. Ferdinand Genahr),巴色會派韓山明、黎力基牧師同船東來,至一八四七年三月十九日抵達香港,隨郭牧師學習華語。柯士德、葉納清兩牧師後轉往廣東寶安、東莞、新會、江門一帶鄉間開荒傳道。其後建立二十多間堂會,並且同時興辦普濟醫院、痳瘋院、老人院、託兒所;又設立神道學校、聖經學校、西醫學校、師範學校、護士助產學校、中小學等,積極培訓人材。
藉慈惠、教育傳揚福音是禮賢會的傳統,因此禮賢會除在香港、九龍、新界廣傳福音建立教會,並開始差遣宣教士到海外,亦設辦福利工作,計有嬰兒園、幼兒中心、閱覽室、耆年中心、耆年宿舍等十多間福利機構。教育事工也有中學、小學、特殊學校、幼稚園。這都是對耶穌基督的「大使命」的回應。
(轉載自「基督教週報」Christian Weekly 23.2.1997)